今天來聊聊好球帶的寬度。「好球帶」,在中職官方網站上所列出來的定義是規則2.73:「好球帶以擊球員之肩部上緣與球褲上緣之中間平行後作為上限,以膝蓋上緣作為下限,通過本壘板之空間者稱之。【註】在等待投球的擊球員,有時為了縮小好球帶,雖然採取了身體蹲下來異於平時不自然的擊球姿勢,主審應依其經常採取的正常姿勢來決定他的好球帶。」這個定義和美國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定義幾乎一模一樣,除了美國大聯盟是以膝蓋下緣作為下限外。所以好球帶的寬度應該要和本壘板一樣寬。 不論中職或是美職定義的好球帶幾乎一模一樣[1] 在2004年時中華職棒為了要和國際接軌,並加快比賽速度,因此將好球帶向內角延伸1顆球、向外角延伸2顆球,但事實上並沒有找到任何新聞說明國際上的棒球好球帶有這麼做,倒是有人在2004年時對美國大聯盟的好球帶做了分析,
GB寶藏電子
證實有了PitchTrax的存在,好球帶反而縮減(Shrink)了![2] 在2007年同一個網站中,有位作者寫了一篇文章[3],探討了主審在判定好壞球時是完全按照規則走或是有自己的好球帶。其中寫到2001年時,美國大聯盟的執行副總Sandy Alderson,致力於推動好壞球判定依規則所定來判,這無疑證實了兩件事:一、過去好球帶並非如規則所言;二、中華職棒的政策並沒和美國大聯盟接軌。文章中的圖表分析證實了美國大聯盟的裁判的確會判定一些未在好球帶區域內的球為好球,大概是多了2英吋左右(不論左右打)。那麼,2英吋大約是多少呢?一顆棒球的直徑差不多2.8英吋,所以2英吋實際上差不多是2/3顆棒球的大小;但是別忘記了這個2英吋是本壘板左右加起來,所以事實上美國大聯盟的好球帶向左右寛了不到半顆棒球的大小。 紅線是規則中的好球帶,綠色是實際可能判好球的所在[3]
2007年有人分析了美職好球帶,事實上較規則寬了2英吋[3] 於是中華職棒在做了這個放寬好球帶的規定之後,
金旺5298
至今10年過去了,沒有聽說還有再更動過好球帶的寬度。在好球帶如此之大的情況下就有了外角海傳說。只要投手遇到強打者或失分危機等情形,就會看見捕手又蹲往外角,叫投手往外角投去就對了,反正好球帶多了2顆球的大小(甚至因為誤差還會出現多3顆球大小的好球帶),往往就能夠解決危機。到後來,只要打者一上來就會看到捕手蹲到外角去,久而久之,看中華職棒就必須一直看捕手往外角蹲出去這件事;更悲慘的是,
富遊娛樂城
為了避免被三振而能繼續攻擊,
老虎機
打者必須想法去碰掉這些外角球,結果打擊姿勢變形或是根本刻意推打。最終就是長打消失,投手、打者越變越弱,比賽變得越來越難看。 中職外角海傳說已經行之有年了[4] (2014/08/23 統一與Lamigo之戰 九下) 與韓國相比,雖然不能說光只是外角海就能造成與韓國實力差距越來越大,因素要分析起來也實在有夠多,
ATG電子娛樂城
但單就好球帶寬度來看,
ATG電子賽特
長期不拼內角、不拼球速,只想靠著外角那多出來的好球帶區域來賺好球,漸漸地似乎也間接造成了投打戰力的下滑,好球帶的寬度最終似乎也成為讓中華職棒的實力一直都無法向上爬的原因之一了。 參考資料:[1] 圖片來源: http://www.cleveland.com/pdgraphics/index.ssf/2013/03/majoe_league_baseball_strike_z.html[2] 文章來源: http://www.hardballtimes.com/tht-live/does_questec_affect_the_strike_zone/[3] 文章、圖片來源: http://www.hardballtimes.com/strike-zone-fact-vs-fiction/[4] 圖片來源: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408853021.A.9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