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賽後,中職的蔡會長很忙碌,先是提出了「棒球一級賽事國家隊培訓計畫」草案,最近又拋出了中職改回單一賽季的建議,我想提升中華職棒所有球隊的實力,應該是所有棒球迷都會點頭的目標,然而「單一賽季」是否真的能「提升實力」?更精確的說,恢復「單一賽季」真的是「提升實力」最迫切需要的改革嗎? 吳哲源是經典賽投手的少數亮點 3月經典賽很清楚反映了中華隊「強打貧投」的現況,所以「提升本土投手戰力」跟「提升中華隊實力」間的等號應該非常明確,所以如果「單一賽季」就是「提升中華隊實力」最重要的關鍵,那就必須先證明「單一賽季」有辦法提升中職本土投手的實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去年中職投球局數榜前10名中,洋將與本土的人數比是6:4,乍看之下不是很懸殊,可是江少慶、吳哲源分居9、10吊車尾,且前3名全都是洋投,最近一個本土投手可以擠進局數榜前3名的是2015年的潘威倫第3名,這代表2015年以來,
ATG戰神賽特
中職打者面對洋投的打席數比面對本土投手還多,再加上中職各隊在先發洋將軍備競賽日趨激烈,中職打者就有很多機會挑戰球速更快、放球點更隱密、軌跡更噁心的球路,也因為打者一直在越級打怪,所以他們的打擊技巧會進步的很快,特別是本來就屬於中職頂尖打者群,他們在打擊上的潛力就更容易被這些高階洋投給逼出來,這就是中職打擊群不會輸給世界列強太多的原因。 德保拉大大提升中職打者對高階左投的應對能力 然而打者進步的天堂,自然就成為投手表現的墳場,在各隊洋將=洋投的佈局下,本土投手出賽空間嚴重被擠壓,再加上投手養成難度本來就較打者高,所以中職各隊給本土先發投手養成空間本就不大,也導致部分具有先發潛力的投手,配合球隊的需要轉從牛棚出發,通常有能力扛先發的投手,在牛棚的表現都會更出色,然後就很可能被球隊定位成牛棚投手、終結者,例如我就很擔心呂彥青會變成下一個被牛棚耽誤的本土先發王牌。
呂彥青絕對有成為本土Ace的潛力 那單一賽季有沒有提升本土投手出賽空間的機會?有的,一旦單一賽季中的某隻球隊,因為已經落後領先群太多而決定「重建」、「放眼未來」時,的確會把一軍投手丘的空間留給更多的年輕新秀,所以這時候開始重建球隊的問題就會變成,到底該拉哪位投手上1軍來開箱,會有更高的機會開到福袋。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時候職業聯盟有沒有紮實的2軍賽制就很重要了,因為沒辦法繳出屠殺2軍的投手,
現金版 信用版
很高的機率會被1軍打者震撼教育,而且如果2軍賽制密集度、強度越接近1軍,那2軍的數據就更有參考價值,球隊誤判的機率也就越低。 單一賽制的話,富邦應該直接放棄下半季了 但這樣提供本土投手的空間有限,
TU娛樂城
因為以目前中職6隻球隊的規模來看,前3名在競爭季後賽壓力下,很難有這樣操作的空間,而且就算是後段班,很可能也會因為票房、輿論的壓力(例如球迷買票進場不是為了看2軍選手來輸球的)而放棄這樣展望未來戰力的空間,所以我必須說,單一賽季有機會提升本土投手戰力,但絕對不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 古林睿煬能否扛起下屆經典賽先發的責任? 所以提升本土投手實力的最關鍵因素,其實是要在制度上創造更多本土投手上場的空間,我認為最快且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將微調現行中職洋將規定,增加「一軍最多同時登錄2個洋投」,也就是限制中職球隊一軍最多只能同時使用2位洋投,這樣每支中職球隊都需要準備3位以上可以在一軍先發的本土投手,並提升球隊對於本土先發投手養成的重視程度;另外洋打者的出現,也會提供本土投手越級打怪的機會。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如何提升中職2軍賽事的密集度、強度,則是提高中華隊實力的另一個關鍵,二軍存在的最大價值,就是在不影響一軍成績的前提下,
娛樂城註冊送現金
提供一個讓年輕選手不斷自我提升的空間,所以如果二軍比賽的對抗性越強、張力越大,就更能期待選手實力會以更大的幅度成長,但若要增加2軍比賽的場次,就會涉及到增加球隊、聯盟營運成本的問題,一旦談到錢,就可能會需要更多討論、折衝的時間。 徐若熙也是另一位值得期待的先發王牌人選 所以,如果目標是為了快速提升本土投手的實力,限制中職一軍最多同時使用2位洋投應該是最有效率的方法,而增加2軍比賽場次,
戰神賽特
則是替中華隊實力墊基打底的重要工作,而上述作為,
娛樂城註冊金
都比推行「單一賽季」更為重要,也更值得中職做為優先推動的改革事項。 延伸閱讀大貝湖畔棒球雜記 Vol.69:半季改全季,是否有意義? 圖片來源:運動視界圖輯 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